概述
知行教育基金會 (Yes We Do Foundation) 成立於2009年,是香港特區政府註冊的慈善機構。知行教育基金會本著自信自強 (Yes)、團隊合作 (We)、社會責任感 (Do) 的核心價值觀,旨在為中國內地欠發達地區初等教育學校兒童的素質教育貢獻一份力量。知行夏令營 (Yes We Do Summer Camp) 於2009年發起,旨在組織海內外優秀大學生赴中國內地落後地區交流,為海內外優秀大學生提供社會服務及實踐經驗,並以暑期夏令營形式為落後地區兒童提供傳統課堂以外的素質啟蒙教育。知行夏令營開展五年以來,覆蓋到中國內地五個省市的12所中小學,開設知行班級共34個,動員海內外大學生志願者超過200人,累計影響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生1600多人。
哈佛社會創新種子社區 (Harvard SEED for Social Innovation) 旗下的SEED Lab 團隊,針對知行夏令營項目,為知行教育基金會設計並完成了此次影響力評估報告,以此證明知行夏令營對於受益學生的直接改變與影響。
此評估報告的設計思路分為六個方面:
1) 基本信息統計;2) 課程有效性評估;3) 對學生的影響;
4) 對志願者的影響;5) 對社區的影響;6) 財務影響力分析。
1) 基本信息統計
夏令營項目學校、學生總數及師生比例的總體狀況 (2010-2015)
2010至2015年期間知行夏令營志願教師的男女比例、地域及學歷分佈
志願教師歷年總人數及地域分佈情況
2) 課程有效性評估
知行夏令營在課程設計的宏觀目標注重對學生身心發展上的啟發和引導。具體如下:1) 為落後地區的初等教育兒童提供課堂以外的素質啟蒙教育;2) 培養孩子們對多種技能的興;3) 增強孩子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4) 鍛煉孩子們的溝通和表達技巧;5) 培養友愛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1. 溝通與實踐
--- 通過情境模擬,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 規範學生的日常禮儀,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
--- 通過遊戲等活動,增強學生在溝通、協商、 演講等方面的能力和信心。
2. 文化與藝術 3. 社會及價值觀
“文化與藝術”課程不僅只有藝術的知識和體驗, 還有科學和不能分割的讀寫能力訓練,例如寫詩歌、編排話劇,跨學科教育的滲透非常明顯。
“社會及價值觀”的課程內容多元且豐富。除思想品德課可能接觸過的 “道德品質”、 “環保” 等內容外,更有 “金融素養”、 “職業理想教育”等現行教材體系中大塊缺失的部分。
4. 合作及領導力
“合作及領導力” 課程相當偏重素質拓展這類合作學習的活動。相比起來,跨學科探索在這塊體現不足。同時,類似於競選演講的部分也和 “溝通與實踐”模塊有交集。
在“身體素質培訓”方面,知行夏令營沒有把它單純當做體育課來上,而是大量地結合了遊戲,且特別注重集體項目。這對於學生進一步形成“團隊合作” 的意識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寓教於樂。
3) 對學生的影響
根據學生的自我評價,他們在夏令營中的收穫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人際交往能力,自我創能的發揮,和認知能力的提高。
學生家長的反饋:83.3%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參加知行夏令營後有明顯變化。其中,提及最多的變化是態度上的懂事和成熟(44.3%)。行動上的變化同時體現在兩方面:學習更加勤奮上進(22.6%),主動承擔家務及孝敬父母(13.1%)。此外,學生在態度上更敢於表達和溝通(20.1%)。知行夏令營得到了家長普遍的好評。在605個樣本中,516個回答直接 點名了家長的評價為 “好”、 “滿意” 等充滿積極意義的詞彙(85.3%)。對於同樣的問題,學生給出的回答情況基本一致,423名學生直接給出了積極評價。
4) 對志願者的影響
當被問及参加知行的初衷,近24%的志愿者表示最主要的動因是對支教或公益活動的興趣(如下圖所示),其他主要原因依次包括:開拓眼界、豐富人生經歷與閱歷(23%)、提高個人能力和素養(22%),以及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大人脈(18%)。無論帶著何種初衷來到知行,100%參與問卷的志願者都表示實現了他們的初衷。
在知行夏令營的經歷是否對志愿者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問題上,97%參與問卷的志願者表示有很大(29%)或一定程度(68%)的影響。收穫主要表現在對教育或支教活動有了新的認識、對團隊合作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個人能力與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等。
就綜合素質與能力而言(如下圖所示),最顯著的提升體現在團隊協作 (26%), 做事的規範性、計劃性與細心 (24%)、組織領導力 (14%) 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等方面。
知行基金會在致力於偏遠地區素質教育的同時也盡己所能為海內外青年學子提供鍛煉的機會與發展的平台。這一點,獲得了所有參與問卷的志願者 (100%) 的認可。如下圖所示,在對知行總體經歷的評分中,共有58%的志願者給予了最高分5分(表示“非常好”),37%給予了4分(表示“好”),如下圖所示。
此外,有83%的志願者認為他們在知行夏令營中的受益比學生更多。
5) 對社區的影響
--- 當地教育體系
--- 聚焦影響力——學生案例
樊洹宇(2015重慶土坎中學學生): “在這夏令營期間,雖然說只有短短十五天,讓我學會了很多。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贇贇老師那堂政治課和謝劍宇老師的那堂趣味運動會之後的政治課。他們讓我學會了自己有很多缺點。比如說,自己的紀律不是很好,有時也不太聽老師的安排,也沒有上進心。我覺得自己的缺點是在太多啦,我現在也在努力地改掉這些缺點。所以我還得謝謝他們倆呢。在這次夏令營中,有兩次晚會。在這兩次晚會中,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表演和主持。這些都是我以前沒有發現的,以前都不敢想這些。但我發現了,不管什麼事情,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用心了,就一定能行。楊揚姐對我說過,不管什麼事情,就算再辛苦,只要你熬過去,就算熬一點點,就會成功。是啊,以前我總是怕辛苦,總是不願意熬那麼一點點。我覺得在我初三的時候,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不怕辛苦。那樣子的話,我的願望就會實現。”
樊洹宇的一年之約: “通過這次夏令營,我決定我在初三這一年中,好好學習,多辛苦一點,我能考個好高中。那樣,你們回來看我,我就和現在的樊洹宇肯定不同。當然在以後學校的任何活動我都會積極參加,我現在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好好讀書。”
樊洹宇的家長: “一周時間對孩子還是有影響的,孩子回家就說老師們的大學很好,想上大學了,本來從這學期開始就看到洹宇比以前下苦功。以前洹宇英語不好,就怕她考不上高中,我就想實在不行讓她去學開車,孩子 也不是很想學。其實我是很喜歡大學生的,因為94年那會我在湖南當兵,就帶大學生軍訓,我就喜歡問他們問題,有知識就是好,所以我就想讓樊洹宇考大學,現在她自己也有興趣,也有信心了,還是希望你們能多多帶帶他們,咱們夏令營結束以後你們還能多多和他們聯繫,他們有什麼問題你們也能和他們交流一下。我們這村里的家長們都沒讀過什麼書,有時候也不會教育他們。不過今天聽你們志願老師們這麼一說,對我們家長也是一個啟發,我們也要多和孩子多多交流,也謝謝咱們夏令營的老師們。”
班主任感言黃金海: “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裡,給我了很大的感觸。第一個,學生方面,學生與志願者老師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大膽交流。然後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裡,學生們在志願者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到了很多東西,他們學會了團結,學會了合作,還學會了很多其他方面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非常感謝志願者老師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裡,給學生們帶來知識的同時,也給學生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第二點,從志願者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敬業精神。他們每天晚上工作到十一二點鐘,他們的敬業精神值得我的學習。”
--- 展望未來—— 學生建議
1. 希望夏令營的受眾更廣:
學生認為,夏令營給自己帶來了種種收穫,其他同齡、甚至更貧窮、資源更匱乏地區的小伙伴也應該要得到這樣的教育。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增長的同理心與分享精神。另一方面,這也為知行夏令營的項目地選擇提出了期望。
2. 期待夏令營的課程內容和形式更多樣: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在經歷了知行夏令營後,學生既享受課程也開闊了眼界,期待更多的東西及更廣闊的天地。仔細挖掘同類反饋的表述,我們還發現夏令營的課程設置比例和部分內容並沒有得到所有學生的肯定,一部分學生因個人愛好提出意見,另一部分則反映出課程設計不完全適應學生自己身心發展需求,以及志願者老師對於課堂掌控不夠成熟等。
3. 建議夏令營時間更長:相當多的學生強烈要求能有更長的夏令營時間跟志願者老師及新認識的同學多相處。這說明夏令營本身給學生帶來了值得留戀和珍惜的東西。但同時,學生強烈的不捨也體現了短期夏令營給學生帶來的潛在情感上的挫折。甚至有學生表示,過於短暫的相處並不能讓交流更加深入,即使是有科技和書信的往來都不能代替“好”老師和“好”課程的長期陪伴。
6. 財務影響力分析
--- 運營層面主要變動分析
1. 捐款收入變動分析:
基金會初成立時規模較小,因此前三年實現了4倍捐贈收入增長。隨著基金會項目規模擴展,捐款金額實際逐年上升。因為捐款收入基數增長的原因,增長速度相對放緩,但在2015年有了小規模的回升。基金會制定了長期發展規劃,以提高項目質量和影響力為主,而非追求捐款收入最大化,因此對項目甄選和捐款人有嚴格的要求,從而捐款收入增速並非逐年上升,而是跟隨項目需求上升。
2. 項目費用支出變化:
項目費用支出為年度總費用扣除募款支出和管理費用支出(含審計費用)。知行基金會在追求最優化的項目質量的同時,也要實現機構管理的高效性與可持續發展。
3. 籌款花費效率的變化:
籌款花費效率體現的是一個組織平均在每籌到的一元錢上的花費,計算方法是:籌款活動花費/籌得總款項。經歷了最初3年 (2012-2014) 由於缺乏經驗與渠道而導致的上升后,這一比例與2015年實現了該比率的下降,從2014年的11%下降至7%。 這意味著知行的自我籌款活動日漸高效。從長期來看,這是基金會向著更健康持續的方向發展的重要指標。
--- 財政影響力指標變化
1. 人均學生獲贈比率
知行基金會的捐贈收入自2010年夏令營起逐年遞增,而夏令營單位學生獲贈比率(捐贈總數/學生人數)在2010-2013四年期間也呈現穩步增長,這是捐贈資金集中使用在學生身上的表現。自2014年起,知行基金會開始擴大受惠學生範圍,尤其在2015年增加了知行課堂及圖書館等夏令營外的活動,從而使2014及2015年攤在每名學生身上的捐款費用呈下降趨勢。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舉措符合知行基金會長期發展的需要,增加項目內容的同時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其中,YWD不僅有效地擴大了其影響力,更合理地使用資源,同時也增加未來獲得更多樣捐款的可能性。
2. 單位學生項目花費
單位學生項目花費在最初幾年呈增長趨勢,同時項目學校也逐年增長,並在2014年達到8所。 出於優化項目資源的考慮,知行基金會在2015年將項目學校減少為7所,並在同一年開展了知 行課堂以及知行圖書館的項目,受惠學生人數激增。因此,2015年單位學生項目花費呈現下 降,但這符合知行項目發展的長期目標。
3. 小時課程花費比率
和單位學生項目花費趨勢一致,小時課程花費比率在2010-2014年期間都呈現上升趨勢。而在2015年,隨著知行課堂的開展,課程總小時數大幅增加,從而導致小時課程花費比率下降。而如Figure 6 - 2所示,該比率在2012-2014年期間增長趨勢有所緩慢,主要原因是:
第一: 隨著項目擴大,項目學校地理位置更加偏僻,從而增加了交通和設備費用,從而使得在小時課程上的花費比率增加呈減緩趨勢。
第二:除到當地開展夏令營外,基金會重視可持續發展,逐漸增加對項目學校教師的培訓活動和內容, 並將培訓活動擴展至香港。課程總小時數顯著增長,從而使該比率呈下降趨勢。
4. 學生與志願者比率
第一年初創期尚無管理經驗的原因,學生與志願者比率較高。隨著項目經驗累積和總結,基金會確定每7-8個學生配備1名 教師效應最好,因此自第三年始,夏令營項目的學生與志願者比率保持穩定在7-8。志願者總數隨項目覆蓋班級總數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在2015年隨著知行課堂和圖書館項目的開放,受惠學生人數大幅增長,知行在同期增加了一定的志願者人數。因此,學生與志願者比率雖在2015年呈現較大幅的上升,但這恰說明知行在確保項目質量的同時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